产业结构对于就业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2-09-04 08: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取得飞速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gdp增长速度放缓,但gdp总量仍居全球第二,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正努力在发展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以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关键一步,供给侧改革、整治#8220;僵尸企业#8221;这些当前的热门话题都反映了我国正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仅仅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关键作用,对于关乎民生的就业也有巨大影响。

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一度面临严峻的失业形势,目前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结构之间还存在诸多矛盾,例如农业人口向工业、服务业转移缓慢,第三产业劳动力吸纳力不足,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吸引力下降等等,这些矛盾也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剩余,大学生就业难,#8220;民工荒#8221;等就业问题。所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不协调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作为理论基础,弄清楚产业结构对于就业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我国的具体经济国情,分析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产业结构对于就业的影响,主要是为了让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有理论依据,拿出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既促进经济发展,也能拉动就业,避免盲目地升级调整给就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改善就业民生,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劳动大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希望在理论上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的联系的基础,并运用数学工具找出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探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问题,最后结合当前国情和政策,给出指导意见。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运用数学工具找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其中,预期以三次产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来代表产业结构,以三次产业的各自劳动人口占总比来表示就业结构,通过最小二乘法来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产业结构的分析起步较早,威廉#183;配第(1691)在研究当时英国的产业情况后提出产业利润依照农业工业商业的顺序递增,所以劳动力应当由农转工,再由工转商。科林#183;克拉克(1940)在配第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方法,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的劳动力将由第一产业转出,逐渐进入第二、第三产业。这一理论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三次产业间劳动力的变动规律,是最早的关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研究。Simon Kuznets(1971)通过对数十个国家的数据研究,提出了更为深入的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农业部门的产值占比和劳动力占比都会明显下降,工业部门的产值占比会明显上升,但劳动力占比仅略有上升,服务业的产值占比和劳动力占比都会明显上升,而劳动力的上升幅度更大,这说明了在一定阶段后,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好的劳动力吸附能力。Gailunsen(1955)从资本深化的角度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就业增加,但Chenery(1989)在运用多国模型证明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同时,也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就业结构的转换往往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就业结构的这种长期滞后性会导致就业增长越来越难。此外,刘易斯(1954)和费景汉、拉尼斯(1961)各自建立了经济模型对农业和工业发展中的劳动力人口流向做出研究,明确了农业人口在流向工业部门时会经历多个阶段。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就业结构的影响,目前这个方面的正反观点都有,还没有定论。与Gailunsen的结论不同,朱轶、熊思敏(2009)利用交互效应模型指出在产业结构升级中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对于我国就业反而会造成更显著的负面影响,邹一南、石腾超(2012)将产业结构升级分为结构变迁和效率提升,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就业的总效应为负,但其中结构变迁对于就业有促进作用,而效率提升对于就业有消极作用,将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就业的正反两方面作用统一到了一起。二、产业结构与就业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陶秋燕、汪昕宇(2013)都指出我国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是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杨秋明、姜海蓉、魏丽(2013)以江苏省为例指出滞后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失调、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城市化水平不高这四个方面,王忠平、史常亮(2010)指出就业结构对于产业结构的滞后性割裂了GDP增长、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之间的互动,改变了这三个变量本应具有的长期的协整关系。三、三次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蒲艳萍(2005)指出第一产业的吸纳能力已达饱和并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第三产业是目前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李丽莎(2011)通过对云南省的实证研究、吴瑾(2010)通过对四川省的实证研究也都得出相同结论并指出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就业至关重要,但也指出目前而言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缓慢,所以方行明、韩晓娜(2013)建议国家应适当控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

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理论较早,但因为当前我国的经济情况复杂,所以不应套用国外的理论,而应当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再结合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国内目前关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研究多为因果分析或定性研究,两者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非常少,所以本课题会创新地以产业比重和就业总量的定量研究为基础,分析两者的关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9月25日前,在图书馆及相关网站搜集及整理相关资料,与导师沟通,确定选题。

2022年9月26日至2017年1月5日,撰写开题报告,提交由老师审定,修改并完成开题报告。

2022年1月6日至3月1日,再次搜集资料,分析数据,针对论文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交由老师审定,并接受指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李丽莎.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扩大就业政策--以云南省实证研究为例[j].企业经济,2011年03期.

[2]杨秋明;姜海蓉;魏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3年02期.

[3]李文星.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增长[j].当代财经,2012年03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