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开题报告

 2022-06-26 11: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并没有改变,要在保持经济平稳适度增长的基础上,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去杠杆,优化结构。概括来说,就是要兼顾货币政策几大目标即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经济结构均衡、国际收支平衡,为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性与宏观调控的特点决定了货币政策承担结构调整任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但在转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容方式与难度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把握转轨中的特点与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才能使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如何在我国转轨时期调整货币政策以适应新形势,从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作用,达成目标,使得经济稳定增长正是本课题意义所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从阐述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我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多目标的现状入手,结合西方发达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例子,通过比较发现我国的不足。结合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在转轨时期经济特点和面临的新挑战及货币政策应发挥的作用,说明为与当前经济新常态相配合,调整货币政策的必然性,达到使我国经济长久稳定增长的目标。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上世纪30年代,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为标志,现代意义的货币政策诞生了。五、六十年代,在凯恩斯提出的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继承发展及其与货币学派的激烈论战,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形成了完整的现代货币政策理论体系。七八十年代,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货币政策规范的优劣和改进方面。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派经济理论的相互融合,如何做到#8220;单一规则#8221;和#8220;相机抉择#8221;的最佳结合成为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的一般结论是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凯恩斯主义产生。在1936年,西蒙斯发表《货币政策的规则与当局之争》引起了现代意义上的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的开端。到了20世纪中叶,货币主义学派开始形成,其领袖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长期是中性的,只会导致高通货膨胀。弗里德曼提出,应该保持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来达到经济稳定的目标。这就是著名的弗里德曼规则。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滞胀,货币主义学派则趁机对凯恩斯主义反周期操作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攻击。他们声称正是由于相机抉择的频繁运用使得通货膨胀越来越高,最后难以控制,滞胀局面应运而生。为了治理滞涨,很多国家便听从货币主义的主张,运用货币供应量作为操作目标来贯彻货币政策。进入20世纪80年代,货币主义倡导的#8220;单一规则#8221;遇到了新的挑战。麦克勒姆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弗里德曼规则是在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和货币需求函数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按固定比例增长。因此,麦克勒姆对其作了三个重要修正,提出了麦克勒姆规则:他是在假设中央银行能够逐日准确控制的基础上,使用基础货币作为操作的工具。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战略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不是一个简单的规则,而是一个货币政策框架,其特点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由政府和中央银行公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该目标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区间,如1%-3%。政府和中央银行承诺将低的和稳定的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与简单规则不同的是,通货膨胀目标制不仅包含了#8220;单一规则#8221;的思想,而且可以容纳#8220;相机抉择#8221;的货币政策规范,从而使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又被称为受限制的#8220;相机抉择#8221;。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应用,使得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大为降低乃至被完全抛弃。一些国家广泛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由于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创新、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和所谓的#8220;基数漂移#8221;等原因,不仅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联系大为削弱,而且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尤其是广义货币供应量控制能力大为削弱。一些国家转而直接将通货膨胀率设为目标。

国内关于货币政策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主要主要针对一些简单规则,如泰勒规则、mccallum规则,比如谢平、罗雄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在谢平和罗雄的计量模型根本未加考虑制度变革,而且他们估计产出缺口的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对回归结果的判断也不完全正确;刘斌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在没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直接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属于相机抉择的结论来进行分析。在货币金融理论著作中,也极少有详细分析货币政策规则的学术专著,唯一的例外是钱小安的《货币政策规则》。该书广泛吸收各学派的观点,以寻求货币政策规则为主题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我国的合理的货币政策规则。书中所探求的货币政策规则,为以后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各种目标规则和工具规则的研究则不够系统和全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文章结构:

1.引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崔建军.《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述评》.经济学家,2003

[2]赵进文,闵杰.《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研究》.经济研究,2005

[3]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经济研究,2005

[4]杨英杰.《泰勒规则与麦克勒姆规则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