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研究开题报告

 2022-04-27 08: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林海音,台湾苗栗头份人。1918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生于大阪绢笠町,取名含英,小名英子。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她创作出大量反映妇女儿童生活和家庭理念的优秀作品,共出版作品集十二册。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因为大陆对台政策的特殊性,学者对林海音的研究开始的也相对较晚。八十年代后期对林海音的研究逐渐进入学术领域。当下对林海音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林海音以取材于自己童年经历的《城南旧事》赢得盛名,并专门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编辑出版工作,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儿童形象的描绘占很大比重。本文以儿童形象为研究对象,对林海音小说中的儿童形象进行梳理,整理出一个儿童形象系列,通过分类研究,论述这些儿童形象中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思想内涵以及审美特征(叙述视角、艺术美感)。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对林海音小说中儿童形象进行梳理、分类,分析不同的儿童形象的性格特点,以及造成其性格的家庭和社会成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范读文本法:大量阅读林海音的作品,形成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整体印象。

2、精读文本法:仔细阅读林海音小说,整理其中儿童作品和成人作品中对儿童形象的描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林海音.林海音儿童文学全集[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

[2] 林海音.城南旧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林海音.林海音童话集[M].台湾:纯文学出版社,1987.

[4] 林海音.薇薇的周记[M].台湾:纯文学出版社,1968.

[5] 林海音.蔡家老屋[M].台湾:省教育厅,1966.

[6] 夏祖丽.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M].上海:三联书店,2003.

[7] 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霜后的灿烂——林海音及其同辈女作家研讨会论文集[C].台湾:台海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2003.

[8] 古继堂.台湾小说发展史[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

[9] 王德威.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M],北京:三联书店,1998.

[10] 格非.小说叙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1] 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 黄万华.文化转换中的世界华文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3] 樊洛平.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14] 古继堂.台湾文学的母体依恋[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15] 古继堂.林海音的“两岸”情结[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1):5-8.

[16] 黎湘萍.文学台湾一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7] 傅光明,舒乙.林海音研究论文集[C].北京:台海出版社,2001.

[18] 付慧慧.瞳眸里的世界——论林海音《城南旧事》的思想意蕴[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10):17-18.

[19] 邱兴宇.《城南旧事》中儿童视角叙事策略[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22):70-71.

[20] 罗相娟.以质朴童心感悟人性之美——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儿童叙事视角[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06):164-165.

[21] 刘邦媛.闺怨之外——以实力论台湾女作家的小说[M].台北:尔雅出版社,1990.

[22] 叶石涛.台湾作家乡土论文集[C].台北:远景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9.

[23] 李玲.禁锢、冲突与觉醒——论林海音小说的女性意识[J].郑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4.

[24] 黄发有.女儿情结:逃逸与自囚——林海音论[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03):21-26.

[25] 阎纯德.论林海音的文学史地位[J].华文文学,2003(05):51-56.

[26] 田方园.林海音小说创作艺术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13.

[27] 张存根.浅论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叙事艺术[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33-35.

[28] 张实.论林海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

[29]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0] 王锐.多重文化圆融整合下的“一个中国”的身份认同——林海音创作论[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09.

[31] 郭群.儿童视角下的成长书写与精神返乡——论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叙事视角及其意义[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44-48.

[32] 刘素.论《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对主题表达的作用[J].北方文学,2011(04):28-2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1 2022年11月—2022年1月 搜集资料,确定论文选题。

2 2022年2月—3月 完成开题报告、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