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rpus-based Cognitive-Critical Analysis of China’s Cultural Construction Discourses in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开题报告

 2022-03-06 08: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从军事、经济逐渐转向了文化。身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地位,倡导建设正能量、多样化、能“走出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中国的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文学艺术领域,涌现了像莫言等多位受国际赞誉的作家,拍摄了多部题材深刻的优秀影视作品;在传承文化遗产领域,颁布了《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对外交流方面,签署了157份文化合作协定,开展各类海外文化活动4000余次……此外,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文化在综合国力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文化建设也因此逐渐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概括来说,有关中国文化建设的国内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视角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视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自建小型语料库,包括改革开放40年来与中国文化建设话语有关的讲话、工作报告、新闻报道等。从互文性视角研究中国文化建设话语,通过对具体话语的分析指出互文手法以及话语所蕴含的用意和内涵,再通过总结互文现象展现中国文化建设路线、政策的变迁,并进一步揭示文化建设话语在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建设过程中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论文大致框架如下:

引言

1. 理论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梳理国内外有关中国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和背景;

2)自建中国文化建设话语语料库,在网站上以“文化建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网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各地方政府公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规划和人民日报等),再将报道整理保存为text文档;

3)本课题通过对中国文化建设话语中互文性手法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此来揭示中国文化建设话语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allen,g. intertextuality[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taylor francis group,2000.

[2] chen, chaomei. citespaceⅡ: detecting and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6(3):359-77.

[3] chen, chaomei. predictive effects of structuralvariation on citation count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3):431-4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迄日期 工 作 内 容

1 第七学期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 15-18周 学生根据指导老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