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the Theme of Identity in The Ancestor Game开题报告

 2022-05-20 10: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研究背景:

亚历克斯·米勒(1936- )是澳大利亚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曾多次斩获包括获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富兰克林奖和英联邦文学奖在内的诸多奖项。1992年,他的第三部小说《祖先游戏》(The Ancestor Game)问世,轰动澳洲文坛,连获迈尔斯·弗兰克林奖、英联邦作家奖等四项大奖,堪称经典。在《祖先游戏》中,米勒讲述了中国福建冯家四代在澳大利亚移民定居的故事。这部作品罕见地将中国人,这个在西方形态意识里模糊化的边缘群体置于故事的中心,并巧妙地将中、澳两国的历史与文化连接在一起,跨越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文化与家园。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将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祖先情结”。

研究目的:

1)对小说中人物对身份归属感的追求进行研究,通过解读并分析各个人物追求自我价值以及文化认同感的故事,探寻人类追求身份归属、与祖先进行“游戏”这一永恒不变的现象背后的动因,进而进一步思考人究竟应该如何追求身份归属感。

2)通过对作者和《祖先游戏》这本书的介绍,让人们对这本书有所了解,通过对书中人物追求身份归属感的故事的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华裔移民的生存历程以及他们在异国文化与澳洲文化的撞击下谋求文化融合的精神之旅;对普遍存在的身份归属感有所了解,能更好地对待“祖先情结”,完成“祖先游戏”;同时增进读者对澳大利亚文学、对澳大利亚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研究意义:

1)我们对《祖先游戏》的研究,有助于拓宽和加深读者对澳大利亚文化的了解。《祖先游戏》中塑造的一个多元文化小社会,实则是澳大利亚文化的缩影,反映了澳大利亚文化的本质特点:一种错位的文化。小说向我们展示了有着多种文化渊源的人如何被移植到一块文化的新土上,并苦苦挣扎着要融合进这种新文化。《祖先游戏》通过描绘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人的不同心态,准确地表现了澳大利亚文化的特征。

2)我们研究的《祖先游戏》中追求身份归属感的现象具有极大的社会普遍性和适用性。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发展迅速,多元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交融碰撞,近年来留学生风潮更是势不可挡,在这一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必定会在不同文化冲击下有困惑,有彷徨,追求个人的归属感,积极追求文化认同感。而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必定会经历自我价值的思索的过程,从天真懵懂到迷惘反叛再到成熟蜕变,几乎每个人都有“祖先情结”,几乎每个人都会与祖先来一场“游戏”,故此作品中反映的现象具有极大的社会性和研究意义。

3)《祖先游戏》堪称转变澳大利亚文学中华人形象的里程碑之作。华人在早期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中长期以来一直以一成不变的消极“滞定型角色”出现:不是忠心耿耿、俯首贴耳为白人效力的华人代表,就是阴谋颠覆破坏西方社会文明罪恶的化身。米勒改变了华人在文学中消极的“滞定型角色”,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还原了华人本色形象,从而堪称是转变澳大利亚文学中华人形象的里程碑之作。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引出本文的背景目的,对作者生平经历做出简单介绍并突出在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界的地位。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影响等做简单介绍。简单概括国内国外对《祖先游戏》这本书的研究,包括论文数量,研究角度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我的研究方向和角度。因为本文主要探究身份归属,所以还会对身份归属一词进行界定和分析。

二、三、四部分为文章的主体,主要聚焦《祖先游戏》中身份归属感这一主题。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祖先游戏》中各主要人物对身份归属的追求,即选取几个代表性人物的经历作为案例进行解读和分析,如主人公浪子是一个出生即错位的人,他在母亲和外祖父那里学习传统的中华文化艺术,在父亲那里学习完全西化的欧洲历史,数学,法语……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自己的身份归属产生了困惑,不断思索自己是谁,身处何地,在迷惘中他烧毁族谱,把祖传的宝镜扔进河里,喻示着浪子与祖先的决裂选择了西式教育,对自我的身份归属作出了选择。

第三部分着重探索身份归属背后的隐藏的深意。

根据《祖先游戏》中各个人物追求身份归属的故事,逐一分析其内在原因,探索是什么促使他们思考自己的自我价值和归属感,指出身份归属实际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自我价值层面;二是从文化夹层层面,通过对这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分析归纳出对身份归属的追求背后的三大原因。从实现自我价值的角度,可以探索到人们追求身份归属的两大原因,其一,是生长生存的文化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人们经历身份的迷失,不知道自己是谁,该如何生存,如主人公浪子,最后在迷惘作出选择,选择西式的生活,与祖先决裂,移居澳大利亚;其二是祖孙父母之间巨大的思想差距和代沟,导致人们由此不愿意与父母长辈生活,渴望远离祖先,寻找自我的价值,例如莲,她早年一直按照黄的意愿练习书画,后来却背离黄,与“假洋鬼子”凤三结婚,定居上海。而从文化夹层中的身份认同感角度,又可以探索出一大原因,人们之所以要追求身份归属,是源于人与生俱来的“祖先情结”,渴望落叶归根,找到自己的归属。

第四部分集中讨论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正确地面对“祖先游戏”和“祖先情结”。《祖先游戏》中的世界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多元文化社会,反映了社会上林林总总的人们在身份归属的驱使下一代又一代地和祖先做着这样那样的“游戏”,反叛,成长,最终又落叶归根。这一部分拟根据上文总结出的原因,分情况给出建议,该如何更好地避免冲突矛盾,如何积极地以二态身份生存,顺从本能,追求身份归属,并给出相应的原因。

第五部分在上述基础上得出结论。人类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做着“祖先游戏”,挣扎着去寻找自由,又会因为“祖先情结”,目光后顾,浪子回头。每一代人,都会因为内在的身份归属感,避无可避地经受着同主人公浪子类似的经历。同时阐明本论文的研究对于多元文化研究、对于澳大利亚文学研究有何意义。

预期目标:

通过对作者和《祖先游戏》这本书的介绍,让人们对这本书有所了解,通过对书中人物追求身份归属感的故事的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华裔移民的生存历程以及他们在异国文化与澳洲文化的撞击下谋求文化融合的精神之旅;对普遍存在的身份归属感有所了解,能更好地对待“祖先情结”,完成“祖先游戏”;对澳大利亚文学、对澳大利亚社会有所了解。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本课题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对比研究两种方法:

1)案例分析法:将《祖先游戏》中各个人物与祖父母或父母争吵,远离祖先寻找自己落脚地方的案例逐个进行分析,得出他们都是源于内心身份归属感的驱使而作出斗争这一结论,如主人公浪子,出生在一个文化错位的家庭,在外祖父和母亲那里学的是传统中国文化艺术而在父亲那里只准学习纯西化的知识,长期处于身份迷失的二态生活下,他后来焚毁外祖父的族谱扔掉宝镜,愤然离乡,就是对外祖父的反抗和选择自我价值的表现。

2)对比研究:将书中各人物早期离开祖先追寻自我的毅然决心与后期渴望回乡的言行做对比,突出人类世世代代所经历的“祖先情结”和做“祖先游戏”的自由反叛的心理的矛盾冲突。

具体步骤:

本课题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展开:开篇部分为介绍,主要包括对亚历克斯·米勒的生平经历和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介绍,以及对作品《祖先游戏》的内容简介和澳大利亚文化的介绍,由此引出在不同文化冲突下不同人物出现的背离祖先,找寻属于自己的落脚点的行为,再过渡到对人类身份归属感的研究,以此为面,由面到点,由以下三个点构成:(1)不同人物追求身份归属感的表现(2)追求身份归属感的内在原因(3)如何更好地追求身份归属感。最后,在对相关文本充分进行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得出自己关于身份归属感主题的结论,同时阐明本论文的研究对于多元文化社会、对于澳大利亚文学研究有何意义。

4. 参考文献

  1. miller, alex.the ancestor game[m].australia:penguin books,1992.

  2. miller,alex[m]. 浪子(祖先游戏). 李尧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5.本课题的具体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1、第七学期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3、第八学期1-4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4、5-14周 学生撰写、修改论文[11周:交一稿; 14周:交二稿];

    5、15-16周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6、16-17周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批阅论文,写出评语,给出建议成绩;

    7、 17周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