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与综合交通发展适应性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14 04: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 目的意义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于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发展,之后一段时期,由于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其建设进程较为缓慢。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种运输方式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实力逐步加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在2014年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杨传堂部长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其中,杨部长指出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核心是从基本国情和国家战略出发,顺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需求,统筹规划铁路、水路、民航以及邮政行业发展,建立完善与综合交通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物流效率和整体效益。

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紧密相连。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给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武汉市的综合交通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随着武汉不断迈向高级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建设和完善武汉市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于落实国家战略规划对武汉提出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对保障武汉市的平稳、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将探索武汉城市与综合交通发展的适应性关系及适应武汉市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系统,对进一步发挥交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城市与交通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主要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一阶段:资料收集、学习相关知识 (第1-3周)

确立论文的基本框架、基本内容(第4周)

第二阶段:开题报告 (第5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肖红波.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发展模式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04[2]knight r l, tryggl l, land-use imoacts of rapid transit systems: implications of recentexperience[r].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1977.[3]frank l.d.and pivo. impacts of mixed use and density on utilization of three modes of travel: single-occupant vehicle, transit and walking[r].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1994.[4]c.0.tong5.c.won, the advantages of a high density, mixed land use, 1inear urban development transportation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1997[5]maria attard. reforming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bus system in malta: approach and acceptanc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2012, 46a(7).[6]murat gunduz, latif onur ugur, erhan ozturk. parametric cost estimation system for light rail transit and metro trackworks[r].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3): 2873-2877[7]miles,cheang; xiaobo, lin; minghua, huang. transportation investmentationrapidly urbanizing in china :best practies for supporting balaned regional economicretums [j] intemational syln posiumon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 pment,2008(319):27-32 [8]许文娟. 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的适应性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9] 郭延永.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d].陕西:长安大学,2012[10]徐志威. 城市环线交通适应性分析[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0[11]杜汇川,闫攀宇. 城市交通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j].交通与运输,2006(z1)[12]顾志康. 大城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江苏:东南大学,2005[13]刘奕. 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14]范怀玉,张志清,金光浩. 公路网现状适应性评价[j]. 公路,2007(7)[15] 武双. 山西运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15[16]肖泽鑫. 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适应性及换乘系统探讨[j]. 铁道经济研究,2014(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